近日,一则消息引发科技行业广泛关注:微软正大幅缩减数据中心的租赁与建设规划,种种迹象表明,其在 AI 计算能力方面的储备,已超出当下市场需求。
本周一,微软取消了一项在俄亥俄州斥资 10 亿美元建造三座数据中心的计划。据彭博社报道,微软在印度尼西亚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伊利诺伊州、北达科他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等地的数据中心项目,也纷纷陷入停滞,或暂停谈判,或停止开发。
早在今年 1 月,微软曾宣称,在截至 6 月的本财年,计划投入 800 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。但随着近期科技市场的暴跌,项目推进速度与未来投资计划,都可能随之放缓。
那么,微软为何突然撤回这些计划呢?背后涉及经济、社会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,原材料短缺与成本飙升便是其中关键。彭博社数据显示,在过去六个月里,仅威斯康星州的项目,微软就花费了近 4000 万美元用于采购混凝土。
美国总统唐纳德・特朗普宣布的 “解放日” 关税政策,对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商品加征 32% 的新关税,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,让市场陷入熊市。自关税政策公布以来,微软股价下跌了 7.2%,虽相较于苹果 23% 的跌幅较小,但即便微软对国际供应链依赖程度较低,关税对国外原材料的影响,仍使建设项目风险大增。
从更宏观视角来看,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・纳德拉曾表示,数据中心的扩张会依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。他在接受 CNBC 采访时坦言:“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刻都精准匹配供需。” 若 OpenAI 通过 “星门计划” 获得新的支持,微软云服务的需求可能下滑。况且,OpenAI 与微软的云服务及基础设施独家合作协议已终止,如今它可与其他供应商展开合作。
这一决策影响几何?若微软不能按原计划扩充基础设施,在需求高峰时,有限的计算能力可能导致服务变慢、出现故障,区域选择也会减少。这些问题都可能促使客户转投亚马逊云服务(AWS)或谷歌云等竞争对手的怀抱。
在当下,我们正处于新经济时代的边缘,微软或许已判定,目前对 AI 投资的回报预期,无法支撑当下的巨额开支。取消或推迟这些数据中心建设,不仅可能打乱微软满足客户需求的节奏,还可能使其在 AI 竞赛中落后 —— 谷歌和 Meta 已经接手了微软放弃的部分租赁项目。未来,微软将如何调整策略,平衡成本与发展,值得持续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