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自营内容的“新生存法则”
最近,不少营销人唱衰品牌自营内容(官网、博客、邮件订阅等),认为在AI答案、零点击搜索和算法推荐的冲击下,传统内容策略已经失效。但真相是:自营内容并未消亡,只是“纯干货”时代结束了。用户不再为“正确答案”买单,他们需要的是能引发共鸣的体验。
以国内某科技公司为例:5年前,他们搭建了一个技术资料库,认为“用事实说话”就能留住客户。结果如今流量持续下滑——因为用户早已被海量信息淹没,单纯的“正确答案”毫无竞争力。
问题的核心不再是“如何让用户点击”,而是“如何让用户在乎”。
一、为什么“纯干货”内容失效了?
1、事实成了廉价品
过去,用户需要搜索才能获取信息;如今,AI和算法直接把答案“喂”到眼前。比如百度搜索的“智能答案”直接展示在首页,用户甚至无需点击链接。
案例:知乎曾以专业问答起家,但近年转向“故事化内容”,因为用户更愿为“有温度的观点”停留,而非冰冷的数据。
2、人们相信“感觉”,而非事实
沃顿商学院研究发现:用户对算法的容错率极低,但若允许他们参与调整,信任度会大幅提升。这解释了为什么小红书用户更信赖“真人测评”——他们需要“共情”,而非绝对正确。
国内案例:完美日记通过“用户共创内容”(如粉丝试色视频)建立信任,比单纯罗列成分表更有效。
二、自营内容的三大转型方向
1. 从“引流”到“零点击交付”
旧模式:在社交媒体发标题党+外链(结果点击率越来越低)。
新模式:直接在平台内提供完整价值。比如:
公众号长图解读行业趋势(无需跳转);
抖音用短视频解答用户问题(结尾引导私域留资)。
案例:领英(LinkedIn)中文站推出“职场洞察”栏目,将深度报告拆解为信息图,用户停留时长提升3倍。
2. 为每个“流量孤岛”定制内容
不同平台需要截然不同的策略:
小红书:强情绪、高颜值、UGC驱动(如蔚来汽车的车主故事);
B站:知识型长视频+弹幕互动(如小米工程师拆机直播);
微信生态:私域闭环(公众号+社群+小程序)。
关键:用平台数据反哺自营内容。例如,瑞幸通过抖音爆款“生椰拿铁”的评论,优化官网产品页的文案。
3. 制造“数字稀缺性”
将核心内容设为“会员专享”(如得到APP的付费专栏);
限制搜索引擎抓取(参考知乎盐选专栏的隐藏策略)。
案例:36氪推出“Pro会员”,独家行业报告为其带来40%的复购率。
三、如何让用户“相信”你的内容?
1. 用数据读懂用户意图
给内容打标签(如“新手入门”“深度决策”),通过行为路径判断需求。
工具:企业微信+SCRM系统,追踪用户从阅读到留资的全链路。
2. 讲“故事”,而非堆数据
华为的“天才少年计划”宣传片不讲技术参数,而聚焦“年轻人改变世界”的热血故事;
东方甄选用文化带货,把农产品和诗词结合,用户为“情怀”下单。
3. 连接全渠道体验
理想汽车的做法:
用户在抖音看测评→官网预约试驾→企业微信收到个性化话术→线下体验店延续“家庭场景”话题。
关键:让每个环节“感知”到上一步的交互。
结语:自营内容的终极目标
未来的品牌内容,不再是“图书馆”,而是“信仰制造机”。
失败案例:某家电品牌官网堆满技术白皮书,转化率不足0.5%;
成功案例:戴森用“工程师纪录片”讲述“颠覆传统”的品牌精神,官网停留时长提升8倍。
记住:用户买的不是产品,而是“更好的自己”。 你的内容,是否让他们看到了那个可能?